close



回台北的第二件事,就是去看看Roy說的雙年展,他一再的交待我...要借導覽器
不然就是要跟著解說員一一的去看每一個作品,不然會看不太懂............orz........
今年的主題很特別,叫【限制級瑜珈】..很引起人最深層的慾望和好奇
什麼是『限制級』,白話點就是18歲以下不得觀看,另一種說法就是『18禁』
【可此展卻沒有這種『限制』,只有在部份的展區才會告知內容不宜18歲以下者觀看】
所以回來的第二件事就是要去一探究境囉!Let's go...讓我帶著你們一起同游此次的藝術活動吧!

按照老慣例,還是先介紹展出的內容.......若想上網查詢也可以!→台北雙年展
但為了保留藝術精神,我看我還是PO一下這次展覽官方解說......♥♥


★展覽介紹
展期: 11 04 , 2006 - 2 25, 2007
地點: 臺北市立美術館
開放時間:
週二~週日上午9:30至下午5:30
週一休館(逢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照常開館)
全票:30元 半票:15元
週六夜間開館,17:30至21:30,開放民眾免票入館參觀。
策劃: 臺北市立美術館
聯絡:
臺北市立美術館
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
電話: +886-2-2595 7656
傳真: +886-2-2585 1886
http://www.tfam.gov.tw
E-mail:
info@taipeibiennial.org
office@taipeibiennial.org


★關於展覽
2006台北雙年展:(限制級)瑜珈 / Dirty Yoga 
將於今年11月4日開展的第五屆「台北雙年展」將以「(限制級)瑜珈」為題, 試圖將當下熱門流行的活動作為一種象徵,探討全球化風潮底下, 極端的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及其多重可能性。 
自六○年代以來,人們由極度政治意識形態化的激進,逐漸轉變為對生活態度的關注, 它呈現在日常生活中對「欲望」的追求。欲望取代了科學和道德,成為文明進步的主要社會動力, 但也不斷在改變其本質及象徵,人們由追求資本物慾轉為渴望自然與康健, 它其實更凸顯了消費性格與市場機制在其間所產生的影響。這種慾望的表現, 同時也是一種能量的呈現,期望獲得更多,代表了愈加恐懼失去, 人們恐懼失去健康、失去美麗、失去年輕與失去財富,因此,人們創造各類奇幻空間與集體活動, 以填補面對這現實的恐懼,這些空間和活動逐漸取代了抽象的宗教,而成為一種普遍的信仰。 
正當這些廣泛的社會變化展開之時,其底下理性思想的結構也在改變。理性的二元邏輯早已超越了思維工具的地位, 而成了一種思想方式,我們在二元結構以外作出有建設性思想的能力已大致上荒廢了,這微妙地主宰著我們的感知以及和外界互動的方式。 然而,就在西方文明支配全球的霸權地位逐漸鬆動之際,二元論對人類共同意識的控制也有相應的瓦解跡象。 如今敵我、正邪、美醜、貧富等對立的觀念都游移在不穩定的基礎上以及變動中, 當我們一再努力把那些過時的符號納入新的恐懼與欲望的框架中,它們就益發地相對化。 近年來在不同區域創作的藝術家開始關注並推動理解世界的「第三種方法」, 它不是根據保守社會框架與對抗性的反框架來直接對立,而是由「融合」的概念開始, 尋求共識與其他非對立性的解決方案。 
獲邀參展本屆台北雙年展的藝術家將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一種「中間」的論述,以產生多元的、變化的、游牧的意義。 這些帶有不確定性的意義,常可作出多重詮釋,就像「之間」這個名詞,它同時擁有兩種意義, 但卻又是不具那兩種意義的一種狀態。這「之間」的狀態,正如烏托邦世界之於人類,或許永遠不會實現, 但它常以某種衝突方式達到理解與認知的可能性,正如「限制級」與「DIRTY」之於我們的日常生活。 



★策展人介紹
丹.卡麥隆

鮮有任何一位美國策展人,能像丹.卡麥隆這樣,得到如此國際上的成功與知名度;也鮮有任何一位同時代的評論家, 可以如此廣泛、多樣地發表、出版。作為第一位受邀至歐、亞兩洲籌辦大型雙年展的美國策展人, 卡麥隆在當地藝術圈所扮演的角色,毋寧是獨特的。自 1980年起便活躍於紐約, 1982年,他以同志藝術為主題, 在新當代美術館( 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)舉辦一個名為《感知延伸》( Extended Sensibilities)的展覽, 因而轟動藝術界,首度攫獲大家的目光。

雖然卡麥隆很快地在八○年代中期,就加入了紐約東村的藝廊圈子,但他在 1986年為開夏基金會 (Fundacion‘ la Caixa’) 於巴塞隆納與馬德里策劃了《藝術,分身有術》( Art & its Double)這個展覽之後,策展事業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, 《藝術,分身有術》在今日被視為新美國藝術在歐洲最棒的一個展覽,那段期間, 卡麥隆開始探索西班牙的當代藝術, 而他也是少數幾位首次撰文介紹 Juan Munoz、 Susana Solano 與 Juan Usle作品的國際藝評。

1988 年,卡麥隆受威尼斯雙年展所邀,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美國策展委員,負責其中的《開放》( Aperto)這個專題。

九○年代初期,他開始在南美與加勒比海一帶,持續進行關於策展的研究準備,首先探訪了阿根廷、智利,接著是巴西、 古巴、墨西哥、波多黎各與委內瑞拉。隨著他在西班牙的第二個大型展覽, 1991年的《野人花園》( The Savage Garden), 他的研究在不預期的情況下首次驗收成果。本展以房間規模的裝置形式,呈現當時崛起的美國藝術家作品。

1995 年開始, 卡麥隆在新當代美術館擔任駐館的資深策展人,這十年剛好是該館在內容與財務上最成功的時期。 很快的,展覽活動就從 1995年的一年兩次,擴展到 1998年的一年六次。卡麥隆的策展理念,將新當代美術館重新定位, 讓該館成為唯一的當地美術機構,投注心力在全面國際化的新藝術展覽活動,像紐約的觀眾介紹前所未有的藝術之旅。

卡麥隆在新當代美術館的十年計畫中,第三個,也是最後一個階段,便是不斷維持年輕藝術家的高度曝光率, 並以創新的聯展繼續呈現新的作品。就後者而言,卡麥隆籌辦了該館最為人稱道的兩個聯展: 2000年的《想像現代亞馬遜》 ( Picturing the Modern Amazon)與 2002年的《黑人總理》( Black President)。由他個人策劃的兩個展覽: 2003年的《生活在座標》 ( Living inside the Grid),以及 2004年的《美國東村》( East Village),其中,《美國東村》至今仍是新當代美術館二十八年來, 最成功的展覽。

2003年九月,卡麥隆策劃了第八屆伊斯坦堡雙年展《詩性的正義》( Poetic Justice),這是他有史以來最大的展覽, 展出為數頗眾的特定場域裝置作品。《詩性的正義》得到空前的國際媒體注意, 也讓伊斯坦堡雙年展有機會舉辦最盛大的開幕活動。

除了接連不斷進行的展覽之外,卡麥隆同時也是世界上發表最頻繁的藝評之一,數以百計的文章收錄在各書籍、雜誌、專輯裡。

卡麥隆的文章定期出現在《 Artforum》、《 Flash Art》、《 Parkett》與《 trans.og》等雜誌,並經常至世界各美術館與各大校園演講。 他於哥倫比亞大學、紐約大學、紐約視覺藝術學院( School of Visual)任教,且身兼各公立機構的當代藝術典藏委員, 包括了西班牙的 ARCO基金會與「開夏基金會」。

王俊傑 
1963年生於台北。 1995年畢業於德國國立柏林藝術學院視覺藝術系獲碩士文憑 (Diplom), 1996年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 (Meisterschueler)。 現專任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,兼任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及美術系。

王俊傑於1984至1989年的在台期間,除了在各重要報章撰寫電影、劇場與文化評論等文字外,並與「筆記劇場」、 「優劇場」、「河左岸劇團」等著名團體合作,參與多項小劇場藝術指導工作。1984年獲得年度「雄獅美術新人獎」。 同年起,開始從事錄影及裝置藝術創作,為台灣地區早期錄影藝術創作的開創者之一。

1995 年以錄像裝置作品《十三日羊肉小饅頭》獲德國「柏林電視塔藝術獎」,作品被德國「每日鏡報」(Der Tagesspiegel) 評為 :「來自台灣的多媒體藝術家王俊傑,他以誇張與不可思議的方式去揭露廣告的錯亂: 一個以日常瑣事作為豪華展示的作品」。

2000年獲日本著名美術雜誌「美術手帖」推選為「最受注目的 100位藝術家之一」。 2002年為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製作公共錄像裝置作品《雙城記》,同年並獲日本NHK電視台製作三十分鐘記錄專輯於 「亞洲名人錄」 (Asian Who's Who) 全球頻道播映。

重要國際邀展包括:「美國電影中心錄像展」(美國洛杉磯,1989)、「第一屆光州國際雙年展」(南韓光州,1995)、 「第四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」(義大利威尼斯,1997)、「約翰尼斯堡國際雙年展」(南非約翰尼斯堡,1997,)、 「移動中的城市」(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,1997)、「1998台北雙年展:慾望場域」(台北市立美術館,2000)、 「亞洲藝術三年展」(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,1999)、「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」(澳洲昆士蘭,1999)、 「無法無天: 2000台北雙年展」(台北市立美術館,2000)、「亞細亞散步」(日本水戶藝術館,2002)......等。

2006年與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合作,擔任華格納全本歌劇《尼貝龍指環》台灣首演之視覺統籌。

王俊傑近年來亦擔任獨立策展人工作,2004年策劃「漫遊者-國際數位藝術大展」,為台灣首次大規模引介數位藝術的展覽, 該展涵蓋了自九十年代以來的重要數位藝術經典作品,開啟了科技藝術在台灣的後續探討熱潮。 重要展覽策劃及展場設計作品包括:「時代的容顏」(台北故宮博物院,2002)、「絕對表現在台北」 (台北市立美術館,2002)、 「漫遊者-國際數位藝術大展」(國立台灣美術館,2004)、 「樂透-可見與不可見」(台北市立美術館,2005)、 「後石器時代」(畫廊博覽會,台北世貿三館,2005)、 「微微安.魏斯伍德的時尚生涯」(台北市立美術館,2005)、 「異響 -國際聲音藝術展」(台北市立美術館,2005)等。



To be continue.....




【註】所有資料來自於→台北雙年展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so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