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孤獨,但不寂寞

【聯合報╱辜懷群/主講】 2008.03.10 01:53 am


做自己生命的主人

我是最幸福的人。

我真實地感受到台灣的美,我有幸做著我喜歡的表演藝術,我非常滿意我的故鄉,我所有喜歡做的事情,在台灣也都做得到。你們會發現,在我絕大部分的生活中,幾乎都只有一個人,但我總不感覺寂寞。

我熱愛旅行,喜歡一個人揹著包到處亂走,我習慣用腦子記下許多難忘的美景,每隔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回憶。我是那種整個人跳進去大肆欣賞,企圖記住我眼見的所有一切的人,像是吸收知識的機器一樣,努力將看到的一切放進心裡,盡力欣賞,完全不需要另外一個人陪伴。

博士班的最後一年,有一堂叫做流行文化的課程,討論當年最流行的談話型節目,也就是現在的脫口秀。當時電視文化的討論分為兩派,有一派支持,電視的發明是對人類生活最偉大的貢獻,為不溫暖的家庭生活帶來聚集在一起的完美理由;另一派卻認為,對每個房間都有電視的家庭而言,電視的發明,只是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。

網路世代來臨,擁有個人電腦不過是稀鬆平常的事情,一回家就往網路上鑽,不只是疏離,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架構在虛妄上,沒有面對面的溝通與接觸。網路好像讓世界大了起來,但身處其中的每個單一分子卻真實地孤獨。請問生命中除了網路與手機之外,還有什麼可以證明自己正存在著呢?

寂寞,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。我曾有個學生,她名叫邱妙津。她寫過很多書,是一個女同性戀者,也是我見過文筆最好的小女生,但她在二十六歲那年,用一種讓人無法相信的方式,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。如果你接觸她的書,卻感到一陣暈眩,只有兩個原因,一是她寫實地描述身為女同志閉鎖的內心世界,二是書裡頭那一股絕望到了極點,卻又濃烈的愛戀情事。

她在《鱷魚手記》寫出自己的不合時宜。鱷魚,描述的就是她自己,當她走在台大校園,感覺就像是披著鱷魚皮,被眾人異樣的眼光包圍。《蒙馬特遺書》則是說著她那段不被允許,又無法壓抑的同志戀情。透過文字,我看到她難過得快要死了,卻沒人發現。她無法面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就像是披著鱷魚的外衣,活得這樣寂寥;她擁有她無法處理的孤單、無法面對的身分,以及無法掙脫的沉重,於是她選擇徹底離開。悲慟的情緒,透過文字淋漓盡致地展現,力量強大到讓觀者無法抵抗,在冷靜與瘋狂間,我只看見了極大的孤寂與無法解套的提問。

有史以來探討寂寞最暢銷的書則是《小王子》。

一個每天打掃完三座火山之後就開始發呆的小王子,因為無法處理與玫瑰相處的問題而開始流浪。在旅途上他遇到了狐狸,狐狸問他,你要不要馴養我?倘若你變成我的主人,我就是那個特別屬於你的狐狸,而你就變成我特別的主人,我們就會變成最特別的那一分子。人與人間若不建立特別的關係,誰也都不過是數以萬計的人類中其中之一,所以請為你自己找一個等待,這樣你永遠不會感覺寂寞。

邱妙津失戀,她決定自殘、自毀,旁人無法置喙,因為誰也無法真的站在她的位置上去幫她做決定。小王子與玫瑰處得不好所以離家出走,卻從旅途中藉由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裡,找到解決寂寞的答案,找到回家的勇氣。泰戈爾在《飛鳥集》中曾說,「誰如命運似的催著我向前走呢?那是我自己,在身背後大跨步走著。」請不要被寂寞致命的掌控,要做你自己生命的主人。(蔡嘉芬/記錄整理)

轉載:【2008/03/10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so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